在當今社會,人們已將Wi-Fi視為理所當然能夠隨時獲得之物,并且依賴Wi-Fi進行日常活動。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IoT)的展開和推進,人們將很快習慣于萬物互連這一狀態。然而,萬物互連將使得用戶的高速連接需求催生出更高的流量要求。在此背景下,Wi-Fi是否還能滿足這一要求成為一個問題。本文將初步探討物聯網將對Wi-Fi造成的影響。
?
在連接要求方面,每種物聯網應用均可能具有不同的傳輸距離、數據吞吐量和能效需求。公用事業計量表等某些物聯網設備僅需要進行少量的間歇性數據傳輸,而實時監控攝像頭等設備卻需要恒定的數據流傳輸。此外,傳輸距離也千差萬別——下至可穿戴設備的極短距離,上至天氣和農業傳感器應用的數公里距離。話雖如此,以下兩項需求是所有物聯網應用的共有需求:遠程供電以及持續連接性。
?
很顯然,Wi-Fi因具有各種各樣的覆蓋范圍而應該成為上述需求的最佳選擇。然而,標準Wi-Fi并不總能與物聯網應用的需求達到最佳匹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業界已制訂了包括LoRaWAN、多種短程通信標準以及HaLow(802.11ah)和HEW(802.11ax)等新Wi-Fi標準在內的若干種物聯網連接標準。
?
802.11ah標準用于解決物聯網的傳輸距離和功率需求。該標準通過900MHz頻段實現方圓一公里的更長傳輸距離、更低功率要求、周期性喚醒/睡眠功能以及各種站點分組方案。
?
802.11ax標準除了具有同樣的喚醒/睡眠及站點分組功能之外,還提供MU-MIMO功能,該功能允許多達18個用戶通過與更小的子載波間隔配對而在40MHz的信道內同時發送數據。此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技術創業公司已經開始開發包含以多組協同路由器擴展無線覆蓋范圍的網狀網絡的應用層,并開始制訂無線設備的網絡連接策略。
?
業內人士擔心物聯網可能會給Wi-Fi帶來實質性沖擊,但目前看來,大量的研發活動反而集中于如何在Wi-Fi的擁塞問題在物聯網背景下成為更大問題之前為其尋找解決之道。隨著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的即將到來,Wi-Fi的實際應用方式和Wi-Fi標準可能會發生重大轉變。但是,技術的世界永遠如此,能夠及時轉向和及時做出調整才是得以生存的根本法則。